说明:
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T),简称“武理工” ,学校前身溯源于1898年清朝末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2000年由分属教育部、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成立。 武汉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由国家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重点建设的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截止2017年5月,学校现有24个学院,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教职工5533人,其中专任教师3248人,两院院士4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战略科学家29人,国家千人计划25人、万人计划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 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50452人,其中本科生36754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2471人、留学生1227人。 。 在2014年《泰晤士报》发布的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武汉理工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九位 、亚洲第49位,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2013-2014年度世界大学前400名排行榜,位居301-350位,中国大陆第八位。 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次数:
2017
-
12
-
08
点击次数:
608
说明: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萌发于民族觉醒之时,诞生于国家奋发之际,成长于民族复兴之中。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航天报国,再到服务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建设,学校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培养一流人才,打造国之重器,始终奋进在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前列。100位两院院士和27万余名优秀建设者从这里走出,践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弘扬“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校风,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谱写出了一篇篇培育栋梁、为国铸剑、追求卓越的绚丽华章。北航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市拥有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2023年建成启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杭州国际校园总占地约4000亩。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
点击次数:
2025
-
04
-
07
点击次数:
2
说明: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上海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根据党中央决定开始西迁,1957年分设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20余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奖107项,教育部奖259项,上海市奖653项。2019年,谭家华院士团队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2020年,丁文江院士团队获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3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国际合作奖1项,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一等奖数并列全国第一,毛军发院士团队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陈赛娟院士团队荣获创新团队,时隔十年再次荣获国际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5年位列全国第一。2024年学校NSC发文爆发式增长,共计发文58篇,其中引领发文33篇,以交大为第一单位发文16篇,创历史最好水平;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库资政启民,影响力日益显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信息来源于官网,如有侵权请联...
点击次数:
2025
-
04
-
07
点击次数:
1
说明:
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爱国奋斗精神和卓越品格追求。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广东省及省内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山大学发扬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1999年9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2000年1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举办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备忘录;同年12月,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深圳校区。至此,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三座核心城市广州、珠海、深圳办学,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共同支撑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加强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强化工科发展,填补了农学、艺术学空白,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广州校区重点提升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重点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群,深圳校区重点建设新医科、新工科。学校综合性办学优势和特色愈发凸显,学科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中山大学医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实力,我国最早的西医教育诞生于此。目前,中山大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医学科研创新日新月异。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构建了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领先、设备先进、优势互补、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医教研综合实力、医疗服务能力与规模均居于全国领先行列。信息...
点击次数:
2025
-
04
-
07
点击次数:
0
说明: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几易校址,数历分合。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分别于1994年、1999年和2001年并入浙江工业大学。经过几代工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由学校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成为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5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入选浙江省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 信息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次数:
2018
-
05
-
09
点击次数:
308
说明:
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满足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2004年4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 宁波材料所从一片农田里起步,边规划,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服务,艰苦创业,高效创新。2007年11月30日,宁波材料所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组织的验收。一期建设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面向未来,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将继续坚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定位目标,提升顶层设计、协同攻关和系统集成的能力,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先行先试,把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建设成引领性的区域创新平台。未来的一段时间,将重点结合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契机,建好新材料初创产业园,打造产业新高地;同时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力争早日建设成为知识的源泉,技术的摇篮,产业的引擎! 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次数:
2018
-
03
-
29
点击次数:
1098